謝孟媛

弟子規 順口溜 04 國/台語發音 繁體中翰墨幕版(卡通影片教學版)(DVD版)

商品名稱: 弟子規 順口溜 04

商品分類: 專業幼兒教學DVD

商品類型: 卡通影片教學版

語系版本: 國/台語發音 繁體中翰墨幕版

運行平台: Windows 7/XP/Vista/DVD 播放機

更新日期: 2007-10-10

內容說明:


總敘〉原文:
弟子規 聖人訓 首孝悌 次謹信 泛愛眾 而親仁 有餘力 則學文

解說:

至樂莫如讀書,至要莫如教子。

《弟子規》這本書是學童們的保管規範,他是依據至聖先師孔子的教誨編成的。

起首,在日常保管中要做到進獻父母,友愛兄弟姐妹,其次一切言行中,要謹慎,要講
光榮;和大眾來往時要平等仁和,要時常親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學習 。以上這些事是學
習的基本,非做不可。如果做了還有餘遐,更應努力的學習禮、樂、射、禦、書、術等
六藝,各種經典,以及其它無益的學問。

----------------------------------------------------------------------------
----

〈入則孝〉原文:

父母呼 應勿緩 父母命 行勿懶 父母教 須敬聽 父母責 須順承
冬則溫 夏則凊 晨則省 昏則定 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業無變
事雖小 勿擅為 茍擅為 子道虧 物雖小 勿私藏 茍私藏 親心傷
親所好 力為具 親所惡 謹為去 身有傷 貽親憂 德有傷 貽親羞
親愛我 孝何難 親憎我 孝方賢
親有過 諫使更 怡吾色 柔吾聲 諫不入 悅復諫 號泣隨 撻無怨
親有疾 藥先嘗 晝夜侍 不離床 喪三年 常悲咽 居處變 酒肉絕
喪盡禮 祭盡誠 事死者 如事生

解說:

孝悌是中國文化的基礎,古人雲:「百善孝為先」。一個人能夠孝順,他就有一顆仁慈
仁慈的心,有了這份仁心,就或是優點許許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喚我們時,應該一聽到就立刻回應,不要慢悠悠的答應。父母有事要我
們去做,要趕快行動,不要藉故延遲,或許懶得去做。父母要我們學好而教導我們時 ,
必須尊重而不可隨便,要將話聽到心裡。我們犯錯了,父母責備我們,應當順從並且承
擔過失,不可忤逆他們,讓他們傷心。

為人後世,冬季要留心父母親穿的可否溫暖,居處可否暖和。炎天,要考慮父母可否感
到涼爽。每夙興床,一定要看望父母親,請問身體可否恬靜;傍晚回來了,也一定要向
父母親問安 。外出時,先告訴父母要到哪裡去,回家以後,一定面見父母親,讓他們感
到心安。日常保管起居作息有一定的序次,并且對於所從事的變亂,不隨便改變 。

變亂雖然很小,不要私行做主而不稟告父母,如果任意而為,就有損於為人後世的本分
,東西雖然很小,也不要背著父母,悄悄的私藏起來,被父母曉得了,父母心裡一定十
分難過 。

父母親所喜愛的東西,當後世的都應盡力準備 齊全,父母所厭惡的,都該鑒戒排除。萬
一我們的身體受到傷害,一定會給父母親帶來憂愁,我們的品格有了不敷,會讓父母親
感觸屈辱、沒有面子。

父母親愛護後世,後世能孝順父母親,那是極其自然的事,這樣的孝順又有什麼困難呢
?如果父母親討厭我們,卻還能夠用心盡孝,那才算得是難能可貴。常人 總認為,父
母要對後世有所領取後,後世才要有行孝的義務,這和菜市場的討價還價有什麼兩樣呢


父母親有了過失,當後世的一定要勸諫改正,而勸諫的時候,絕對不可闆著臉孔, 聲色
俱厲,臉色要溫和愉悅,話語要柔順和藹。如果父母親不承受我們的勸諫,那要等到父
母高興的時候再勸諫。若父母親仍固執不聽,有孝心的人不忍父母親 陷於不義,甚至放
聲抽泣,來懇求父母改過,即便招父母親責打也毫無怨言、

當父母親有了疾病,熬好的湯藥,做後世的一定要先嘗嘗,可否太涼或太熱 。不分黑夜
或夜晚,都有應該侍奉在父母身邊,不可隨意離開父母太遠,在父母沉痾時,最緊要有
人照顧,十分是本人的後世能在身邊陪伴,照顧起居,是父母心中最感溫暖與滿足的。
在父母臨終病重之際,為人後世的我們, 豈能因為事業忙,或沒有時間,而放棄這種機
會呢?

當父母倒運亡故,必定要守喪三年,守喪期間,因為懷念父母就每每悲傷抽泣起來,自
己住的地方也改為簡樸,並戒除喝酒、吃肉的保管享用。辦理父母的喪事要依照禮儀,
不可草率馬虎,祭祀時要盡到誠意 。對待已經畢命的父母親,要像對待父母生前一樣的
尊重。

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孔子說:「寶寶生下來三年之久,才離開父母的懷抱,能夠本人走
本人吃,讓父母稍稍鬆一口氣,當後世的 ,我們在父母畢命後,為什麼就不克不及在三年的
喪期中時時刻刻馳念父母,愛念父母呢?」人生活着父母與我們最親,給我們的恩情也
最重,努力學習侍奉父母的禮節, 把孝道當成一項大事業,用心經營,才幹立足於天地
之間。父慈子孝,定然讓我們的家富裕有錢,定然有花園別墅或是住,然則,孝行
卻或是成立自然和諧的 序次,讓我們活在安和樂逸的環境中。家,如果是一個人的堡壘
,孝,等于堡壘下的基石。多一份孝心,家就多一份保證,讓我們用孝行把家固若 金湯
堡壘。

《弟子規》這些規矩,看似平日無奇,然則,如果我們認真去實行,那帶給父母親的歡
欣快樂。可不是有性的東西或是媲美的喲。現在我們在家庭就或是培養出這麼好的言行舉
止,將來自然會存心想不到的收穫。


----------------------------------------------------------------------------
----

〈出則弟〉原文:

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財物輕 怨何生 言語忍 忿自泯
或飲食 或坐走 長者先 幼者後 長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稱尊長 勿呼名 對尊長 勿見能 路遇長 疾趨揖 長無言 退恭立
騎下馬 乘下車 過猶待 百步餘
長者立 幼勿坐 長者坐 命乃坐 尊長前 聲要低 低不聞 卻非宜
近必趨 退必遲 問起對 視勿移
事諸父 如事父 事諸兄 如事兄

解說:

出則弟,說的是家中兄弟相處之道,以及如何和長輩 在共同的規矩。在這些規範中,訓
練小孩謙恭有禮,明确尊重別人,自然簡單融入團體,為人人所接納。當哥哥姐姐的要
能友愛弟妹,做弟妹的應做到 尊重兄姐,這樣兄弟姐妹就或是和氣而減少衝突,父母心中
就快樂。在這和氣當中就具備孝道。

把身外所用的錢財物品看輕點,少計較,兄弟之間就不會產生怨恨 ;講話時不要太衝動
,傷心緒的話要能忍住不說,那麼不必要的衝突怨恨就會失落無蹤。

日常飲食起居中,有人認為寶寶還小,和長輩相處在共同,不要太過申請他們,長大自
然就適應了,甚至對寶寶寵愛有加,把好吃好用的先給小孩享用,以至小孩認為這樣是
理所當然的,不曉得要禮讓長輩,因此誤導寶寶養成壞的習慣。而《弟子規》卻指導我
們,不要因為大人的寵愛而疏忽了應從小培養禮讓的美德,不管是吃東西或喝飲料,要
請長輩先用;如果和長輩坐在共同,要請長輩先坐;如果和長輩走在共同,應讓長輩先
走。

長輩呼叫人時,自已聽見了,要替長輩去傳喚,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時,本人應當回來報
告長輩,更能進一步請問長輩,有沒有緊要幫忙的變亂。

稱呼長輩時,不或是直呼長輩的名字,那是不禮貌的行為;在長輩迎面,不要表現本人
頗有才幹,藐視長輩。

走路時遇見長輩,要趕緊走上前去行禮問候,如果長輩沒和我們說話時,就先退在一旁
必恭必敬的站著,讓長輩先走過去。如果本人是騎馬的,遇到長輩就應該下馬,如果乘
坐車輛就應該下車,讓長輩先過去,期待大約離我們百步的距離以後,本人才上馬或上
車。

如果長輩還站著,年幼的我們不應先坐下來,如果長輩坐著,允許我們坐下時才或是坐
下。在長輩迎面講話,聲音要低,然則回應的聲音,低到聽不清晰,那也不適當,要和
顏悅色,聲音要柔和清晰才好。進見長輩時走路要快點,動作表現得很禮節,等到就職
時,要緩緩列入。長輩問話時,要站起回應,眼神注視長輩,不要左右移動。

對待叔叔伯伯,要像對待本人的父親一樣尊重,對待本家兄長,要像對待本人的胞兄一
樣友愛.


----------------------------------------------------------------------------
----

〈謹〉原文:

朝起早 夜眠遲 老易至 惜此時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輒淨手
冠必正 紐必結 襪與履 俱緊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亂頓 緻污穢
衣貴潔 不貴華 上安分 下稱家 對飲食 勿揀擇 食適可 勿過則
年方少 勿飲酒 飲酒醉 最為醜
步從容 立規矩 揖深圓 拜尊重 勿踐閾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搖髀
緩揭簾 勿有聲 寬轉彎 勿觸稜 執虛器 如執盈 入虛室 如有人
事勿忙 忙多錯 勿畏難 勿輕略 鬥鬧場 絕勿近 邪僻典 絕勿問
將入門 問孰存 將上堂 聲必揚 人問誰 對以名 吾與我 不明确
用人物 須明求 倘不問 即為偷 借人物 及時還 後有急 借不難

解說:

為人子,早上要盡量夙興,早晨要晚點睡覺,因為人生的歲月頗有限,光陰簡單流逝,
少年人一轉眼等于老年人了,以是我們要保護現在寶貴的時光。

每天早上起床必須先洗臉,然後刷牙瀨口,解完大小便以後把手洗乾淨,這樣才是講究
衛生的好寶寶 。

出門帽子要戴規矩,穿衣服要把紐扣紐好;襪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貼切,鞋帶要繫緊 ,這
樣滿身儀容才整齊。脫下來的帽子和衣服應當布置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隨手亂丟亂放以
免弄皺弄髒。穿衣服垂青的是整齊清潔,不在衣服的昂貴華麗,并且要依照本人的身份
穿著 ,也要配舉家庭的經濟狀況。

對於食物不要抉剔偏食,并且要吃適當的份量,不要吃過量。我們年紀還小尚無成年 ,
更不該嘗試喝酒,因為喝醉了醜態百出,最簡單表現出不當的言行。

走路時腳步要從容不迫,站立的姿勢要規矩。留心行禮時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 ,跪拜時
要尊重尊重。

進門時不要踩到門檻,站立時要提防身子曲解斜倚,坐著時不要雙腳 展開簸箕,或許是
虎琚的樣子,也不要抖腳或搖臀,這樣才幹表現優雅怡人的姿態。

進門的時候緩緩的揭開簾子,盡量不發出聲響,走路轉彎時與稜角要遠一點 ,堅持較寬
的距離,才不會碰到稜角傷了身體;拿空的用具要像拿盛滿的一樣鑒戒,進到沒人的屋
子裡,要像進到有人的屋子裡一樣。

效力不要急忙忙忙,匆忙就簡單出錯,遇到該辦的變亂不要怕困難,而猶豫 退縮,也不
要輕率隨便而草草了事。簡單發生打鬥的場所,我們不要靠近逗留;對於邪惡乖僻的事
情,不必好奇的去追問。

將要入門以前先問一下:「有人在嗎」?將要走進廳堂時,先縮小音量要讓廳堂裡的人知
道 ;假使有人請問:「你是誰」,回應時要說出本人的名字,如果隻說「吾」或者「我
」,對方就聽不清晰後果是誰。我們要應用別人的物品,必須事前對人講清晰,如果沒
有得到允許就拿來用 ,那就相當於偷竊的行為。借用他人的物品用完了要立刻歸還,以
後遇到急用再向人借時,就不會有太多的困難。這些平日語言行為的要則,讓我們即知
即行,掌握本人 ,使處事更有從命,待人更為和諧,創造一個身心調和的環境。如果我
們一時做不到也不必氣餒,隻有能清晰的辨別标的指标,認同聖賢的教化,肯勤勞夫緩緩的
琢磨,就像 璞石也能緩緩地呈現出美玉來。


----------------------------------------------------------------------------
----

〈信〉原文:

凡出言 信為先 詐與妄 奚可焉 話說多 不如少 唯其是 勿佞巧
巧詐語 穢污詞 街市商人氣 切戒之
見未真 勿輕言 知未的 勿輕傳 事非宜 勿輕諾 茍輕諾 進退錯
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說長 此說短 不關己 莫閒管
見人善 即思齊 縱去遠 以漸躋 見人惡 即內省 有則改 無加警
唯德學 唯才藝 不如人 當自礪 若衣服 若飲食 不如人 勿生戚
聞過怒 聞譽樂 損友來 良朋卻 聞譽恐 聞過欣 直諒士 漸相親
無心非 名為錯 居心非 名為惡 過能改 歸於無 倘掩飾 增一辜

解說:

但凡開口說話,起首要講究光榮,欺詐不實的言語,在社會上或是永遠行得通嗎?話說得
多不如說的少 ,凡事實實在在,不要講些不同實際的花言巧語,别的,奸邪巧辯的言語
,髒不雅的詞句及無賴之徒通俗的口氣,都要切實戒除去。

還未看到變亂的真象 ,不輕易發表意見,對於變亂瞭解的不夠清晰,不輕易傳播出去,
覺得變亂不恰當,不要輕易答應,如果輕易答應就會使本人進退兩難。談吐說話要穩重
并且舒暢 ,不要說得太快太急,或許說得字句模糊不清,讓人聽得不清晰或會錯意。遇
到別人談論別人的好壞好壞時,如果與已無關就不要多管閒事。

看見他人的優點行為 ,心中就升起向他看齊的好念頭,雖然今朝還差得很遠,隻有肯努
力就或是漸漸趕上。不論大善或小善,都要有思齊的信念和勵行的勇氣,小善切戒輕呼不
做,而行大善的機會來了也要及時掌握,盡心盡力勉強而之。

看見他人犯了罪惡的時候 ,心裡先反省本人,如果也犯同樣的過錯,就立刻改掉,如果
沒有就越發警覺不犯同樣的過錯。

當道德學問和才藝不如他人時 ,應該自我鼓動努力趕上,至於穿的衣服和吃的飲食不如
他人時,或是不用擔心、鬱悶。

聽見 別人說我的過錯就生氣,稱讚我就高興,這樣不好的朋友就會越來越多,真誠無益
的朋友就不敢和我們在共同。如果聽到別人稱讚我先自我反省,惟恐本人沒有這些優點
,隻不過空有虛名;當聽到別人批評我的過錯時,心裡卻歡喜承受,那麼規矩誠實的人就
越喜歡和我們親近。

不是居心存心做錯的 ,稱為過錯;如果明知故犯的,等于罪惡。不鑒戒犯了過錯,能勇
於改正就會越改越少,漸歸於無過,如果存心掩蓋過錯,那反而又增加一項掩飾的罪過
了。


----------------------------------------------------------------------------
----

〈泛愛眾〉原文:

但常人 皆須愛 天同覆 地同載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高慢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輕訾 勿諂富 勿驕貧 勿厭故 勿喜新
人不閒 勿事攪 人不安 勿話擾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說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揚人惡 既是惡 疾之甚 禍且作 善相勸 德皆建 過不規 道兩虧
凡取與 貴分曉 與宜多 取宜少 將加人 先問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報 怨欲忘 報怨短 報恩長
待婢僕 身貴端 雖貴端 慈而寬 勢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無言

解說:

對於大眾有關懷愛護的心,宛若蒼天與大地,絕對沒有公心,不論大盜、壞人、聰明、
癡呆、寶貴、貧賤、種族國界都一樣給予保護和承載,純是一片仁慈之心,不為名利毫
無虛假 。正是「天同覆,地同載」的大同境地。

泛愛眾的人人小人,他的心中有人我一體的觀念,以是肯放下滔滔公心,關懷大眾 ,我
們若處處學著仁虐待人,在德行上改過修養,守住人的品格,並粗淺學習各項才藝,相
信也能做出一份番優點大眾的事業。

操行崇高的人,名聲自然高,人們所欽敬的是德行,並不是論外表可否出眾 ;才幹大的
人聲望自然大,人們所服氣的是真才,並不是隻會發表言論。

本人有才智做的變亂,不要自私傳統;看到別人有才華,應該多加讚美必定 ,不要因為
吃醋而貶低別人。

對富饒的人態度不諂媚求榮;對貧窮的人不表現出驕傲高慢的樣子,不厭惡 不嫌棄親戚
密友,也不一味喜愛新人新朋友。至聖先師孔子教導我們,貧窮的人除了不諂媚巴結外
,能夠在道德上不滿其樂更好,富饒的人不但不以驕傲的心態妨礙他人 ,更要愛好禮節
,尊偉大眾。貧和富隻不過保管法子差别罷了,都要學習禮節充實各項才幹,發揮人我一
體的仁心,才幹營造一個「貧而樂,富而好禮」的厄運社會。

他人有事,忙得沒有空暇,就不要找事攪亂他;對方身心很不休閑,我們就不 再用閒言
碎語幹擾他。別人的短處絕對不要揭袒露來,別人有秘密不想讓人曉得,我們就不要說
出來。

讚美別人的善行,就等於是本人行善,因為對方曉得了,就會越發勉勵行善 ;宣揚別人
的過惡,就等於本人作惡,如果過份的憎惡,就會招來災禍。行善能相互勸勉,相互都
能成立良好的德行,有了過錯而不相互規勸,相方都會在操行上留下弊病 。

和人有財物上的往來,應當辨别清晰不可模糊。或許,財物隻與他人應該風雅多 佈施;
取用別人的財物就應少取一些;有事要托人做或有話要和人說,先問一問本人是不是喜
歡,如果本人不喜歡就應立刻中斷。

他人對我有恩義,應時時想回報他;不鑒戒和人結了怨仇,應求他人諒解,趁早遺忘仇
恨 ,報怨之心擱淺的時間越短越好,然則報答恩情的情意卻要長存不忘,對待家中的待
婢和僕人,自身行為要垂青規矩莊重不可輕浮隨便,若能進一步做到仁慈、寬厚,那就
更完竣了 。權勢或是獲令人服從,雖然外表上不敢抵當,心中卻不以為然。唯有以事理
勸化對方,才幹讓人心悅誠服而沒有怨言。

雖然現在也很少有人用婢僕,然則高低尊卑的關係仿照照舊處處可見,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仁
德小人的泛愛眾 ,多為大眾著想,共同營造一個相互關懷、相互體諒的溫馨社會.


----------------------------------------------------------------------------
----

〈親仁〉原文:

同是人 類不齊 流俗眾 仁者希 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諱 色不媚
能親仁 無限好 德日進 過日少 不親仁 無限害 小人進 百事壞

解說:

同樣凡是人,類別卻定然整齊,就一樣平常說,跟著潮流走的俗人佔了大部分,而有仁德
的人卻顯得希少。對於一位真實的仁者,人人自然欽敬他,仁者說話不會存心隱諱 曲解
事實,臉色態度也不會存心向人諂媚求好。能夠親近仁者,向他學習就會得到無限的好
處,本人的道德自然進步,過錯也跟著減少。如果不肯親近仁者,無形中就會產生許多
害處 ,小人會乘虛而入,圍繞身邊,變亂就會弄得一敗塗地。


----------------------------------------------------------------------------
----

〈餘力學文〉原文:

不力行 但學文 長浮華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學文 任己見 昧理真
讀書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讀此 勿慕彼 此未終 彼勿起
寬為限 緊勤勞 工夫到 滯塞通 心有疑 隨劄記 就人問 求確義
房室清 牆壁淨 幾案潔 筆硯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列典籍 有定處 讀看畢 還原處 雖有急 卷束齊 有缺壞 就補之
非聖書 屏勿視 敝聰明 壞心志 勿自暴 勿自棄 聖與賢 可馴緻

解說:

對於孝、弟、謹、信、泛愛眾、親仁這些應該努力實行的老實,卻不肯力行,隻在學問
上鑽研試探,這樣最簡單養成虛幻浮華的習性,怎能成為一個真正無效的人呢?相對的
,如果隻重力行,對於學問卻不肯鑽研,就簡單執著本人的看法,而無法吻合真谛,這
也不是我們所應有的態度。

今天不日遍布風行詆毀聖賢的風氣,懷疑古人,藐視倫常大道。十分是底子的孝道 ,近幾年
來,更被視為隘闆落後,人人雖居心替換社會亂象,也動用少量的人力物力倡導,終因
倫常觀念被人人忘失太久了,使得社會序次無法整頓起來。孔子曾指出 :「發奮、自立
、立仁的小人要廣博的鑽研各種學問,然後用禮節來約束言行,這樣一個存在知識和禮
節的小人,他的言行就不至於太離譜了。」《弟子規》把禮的內容 具體化,隻有循著《
弟子規》來實踐,兼學各種經典和保管知識,就或是擁有高遠的聰穎和實踐的勇氣,智勇
雙全的人,肯定不會偏離正道,正道等于直路,急迅便能到達目標 。

讀書的方法要垂青三到,等于心到、眼到、口到。這三到都要實實在在的做到 。讀書時
正在讀這一段,就不要想到別段,這段還未讀完讀通,不要因為沒有興趣,獲患有好奇
心,就跳到另外一段,而東翻西閱,不必定下心來,按步就班的讀完。讀書時要有規範 ,
讀一本書或一門功課,要有比較寬裕的期限,然則不克不及因為時間有多餘,就等期限快到
了才開始讀,一急之下反而耽誤變亂,以是一規化好就要趕緊勤勞。

遇到滯塞難通的地方,更要專心鑽研,隻有武功到了,自然就或是通達瞭解,這正是所謂
書讀千遍 ,其意自現。有疑問的地方,經反覆思考,還不克不及瞭解的話,就用筆把問題記
下來,向有關的師長請教,一定要得到正確的謎底才可放過。

書房要整頓得簡單清潔,四周牆壁堅持乾淨,書桌清潔乾淨,所用的筆和硯台要擺放端
正 ,在硯台上磨墨,如果墨條磨扁了,等于存心不規矩,寫字若隨便不公平,等于心裡
先有了病,排列經典圖書,要安放在固定的地方,讀完以後立刻歸還原處,即便發生緊
急的事也要 先拾掇整齊以後才幹離開。遇到書本有殘缺損壞時,應立刻補好堅持殘缺,
你愛書,書愛你,自有一份尊重在其中,一份尊重就有一份收穫,十分尊重就有十分收
穫。

如果不是傳輸聖賢事理的書籍,等同遺棄一旁不要理它,因為書裡面不正當的事理會蒙
蔽我們 的聰明聰穎,會敗壞我們純正的抱負。

不要自以為是而傍若無人,也不要自甘墮落而放棄本人,聖賢的境地的雖高 ,但隻有按
步就班,循序漸進,人人都可到達。處在無知年幼之時,若采要正正當當的講義,配合
優良的環境,來培養學習,就或是哺育聖賢。《弟子規》所講的事理,正是聖人的 訓誨,
從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親仁及餘力學文著手,在日常保管中的倫常做起
,經家庭擴及到學校、社會,最能孕育出君子小人的操行。以是這本書應該認真的反覆
讀誦 ,粗淺內心,當成個人反省的鏡子至行為的指針。


相關商品:

弟子規 順口溜 02 國/台語發音 繁體中翰墨幕版(卡通影片教學版)(DVD版)

弟子規 順口溜 03 國/台語發音 繁體中翰墨幕版(卡通影片教學版)(DVD版)

弟子規 順口溜 01 國/台語發音 繁體中翰墨幕版(卡通影片教學版)(DVD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夢,遺落在草地上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